sp;书房内,江芸芸坐在书桌前的椅子上,没料到椅子有点长短腿,下面叠着的木头被人踢出来了,所以江芸芸一屁股做下去差点摔了。
&esp;&esp;“真破啊。”顾仕隆绕着书房走了一圈,大声感慨着。
&esp;&esp;一个不甚的江芸芸狼狈地稳住身形,手指搭在桌沿上,才没有直接摔下去,她要赶在顾仕隆发现时端正身体,故作无事,只好用力的抓着桌沿,手指发力把自己撑了起来,只是她突然目光一凝,盯着桌子边缘的位置,仔细看去。
&esp;&esp;“把灯拿来!”几个呼吸后,她突然说道。
&esp;&esp;第两百一十三章
&esp;&esp;江芸芸来这里这么多年, 也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经历过不少事情,但这些人好似都处在两个极端,要不是身居高位的皇亲国戚, 要不就是食不果腹的贫民。
&esp;&esp;只现在来到这里, 才恍然想起, 在这两群人中间还是这么一群人, 那就是大明基层偌大的官僚体系。
&esp;&esp;三年一批的进士,近三百人的名额, 外加数不尽数的举人, 这么一大批人,但未来能进入权力中心的人屈指可数的,甚至能留在京城的人也不过十来人, 大部分人会被下放到南京和剩余的一十三省担任最基层的职位。
&esp;&esp;庞大的国家就是需要这些人日复一日的工作才能让他运转起来。
&esp;&esp;江芸芸没有接触过这样的人, 不能否认, 她的世界被他老师保护得很好, 风风雨雨都没有侵袭到她身上, 所以她直率中还带着一丝天真。
&esp;&esp;这些年她只见过一个县太爷, 那就是县试时的江都县知县陆卓,一个性格严肃, 不苟言笑的小老头,做了数十年的官,头发已经发白了, 这才来到扬州。
&esp;&esp;扬州作为南直隶大府,作为其中的治所, 江都县的县令的权力可比一些偏远地方的知府还要高一些。
&esp;&esp;县令作为最基础的单位, 也是有等级的, 粮十万石以下为上县,从六品的官职,六万以下为中县,为正七品、三万以下为三等,县令官职为从七品。
&esp;&esp;琼山县就是中县,江芸芸这个小县令就是正七品的芝麻小官。
&esp;&esp;江芸芸是因为头铁才被贬官的,自然不可能从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平调去上县做县令,所以去中县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esp;&esp;一个县的刑名、钱谷、狱讼、治安、征收赋税、徭役、 教化百姓等等职责都压在县令身上,县令的压力可想而知。
&esp;&esp;有人克制不住自己的欲望,不想承担责任,所以贪,也有人本着中庸之道,只要日子能过,那就得过且过,也有人只想着快点摆脱这里,去更好的地方,这就是权欲,但也会有人能面对这些压力,收敛自己的贪念,那就是少见的廉。
&esp;&esp;大贪大欲的人终究是少数,就像廉洁奉公的一样,大部分人都是中间两个,也许真的秉性如此,也许一开始也当真是想做好的,但不论如何,他们总归是对不起当年寒窗苦读时留下的汗。
&esp;&esp;但曾经无数个夜晚,他们肯定无数次坐在书桌前沉默着,直到天色微亮才重新站起来去面对那些繁琐的政务。
&esp;&esp;在这个夜色寂寥的琼山县县衙里,现在的江芸芸也坐在那张破破烂烂的椅子上,面前是豆大的昏暗烛火,照得她脸颊上的光晕若隐若现,那张被磨得都没了棱角,没了漆面的书桌彰显也曾有人在它身上奋笔疾书,彻夜不眠。
&esp;&esp;“这里是什么字啊?”顾仕隆好奇凑过来,半蹲着探进脑袋,好奇看着桌底下的几道刻痕,笔画有深有浅,可以看出下刀的人并不会雕刻。
&esp;&esp;“三月初三,六月十七,九月初八,十二月初一。”他一边摸索着,一边小声念着,“这些日子有什么作用吗?”
&esp;&esp;江芸芸摇头。
&esp;&esp;“是上一任刻的?”顾仕隆小声问道,“瞧着力气不大,痕迹很浅,上一任不是说是个老头嘛,十二月初一边上有几道很深的痕,应该是没写完的字,怎么不刻了?”
&esp;&esp;江芸芸还是沉默,她想要提笔写下这四天的日期,但环顾四周才发现,这张桌子格外干净,就连抽屉里也没有一点东西。
&esp;&esp;清理的人把这里打扫得很干净,就连架子上的书都消失不见了,只剩下一个个空荡荡的书柜子。
&esp;&esp;若是有人和她说这里没人住过,她也是信的。
&esp;&esp;贼进来都办法收拾地这么干净的。
&esp;&esp;“这里没东西,整个内衙都很空
BL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