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拜见天可汗……”
&esp;&esp;万国使节和文武百官们在李瑄出现在榻前时,行朝拜之礼。
&esp;&esp;他们对李瑄的称呼,不尽相同。
&esp;&esp;甚至还夹杂着令人听不懂的语言。
&esp;&esp;至尊,是大唐的君主。
&esp;&esp;天可汗,是天下的共主。
&esp;&esp;众人拜见的时候,服饰之华丽,礼仪之庄重,壮观至极,代表着在李瑄手中的大唐王朝无与伦比的地位。
&esp;&esp;九天阖闾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esp;&esp;这不仅是一种外交上的朝贡,更是军事、文化、经济等多方面交流融合的体现。
&esp;&esp;在这一刻,天下诸国的文化在长安花萼相辉楼里碰撞,艺术在这里交融,展现出了大唐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度。
&esp;&esp;“诸卿平身,诸番邦国王、酋长、使节落座,不必拘礼。”
&esp;&esp;李瑄抬手,示意众人免礼。
&esp;&esp;同时,他的心里波澜壮阔。
&esp;&esp;这次盛会,使他到达自古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度。
&esp;&esp;他没有因此自满自大,改革发展,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要用一生去完成此番伟业。
&esp;&esp;“谢至尊!”
&esp;&esp;“谢天可汗……”
&esp;&esp;众人恭敬谢道,纷纷落座,听候天可汗的训示。
&esp;&esp;虽然是宴会,但这种百年难遇的宴会,不可能只是喝酒观赏歌舞。
&esp;&esp;出使大唐的使节,几乎都懂汉语。
&esp;&esp;那些西域的国王,会说汉语只是最基本的。
&esp;&esp;更遥远的国度,即便不会汉语,也会有翻译在旁边落座。
&esp;&esp;至于李隆基和李适之,在李瑄的左右侧坐下,彰显他们与众不同的身份。
&esp;&esp;裴灵溪与李瑄同座,霜儿和长离和命妇们坐在一起。
&esp;&esp;“诸邦远来,皆为友朋,朕欢迎诸位相聚,得以共襄盛举。此番汇聚,也必为天下之福。朕之华夏,向以仁德治世,礼仪之邦也。愿与诸国互通有无,互鉴互学,共促商贸繁荣,同享太平,祈愿邦交永固,万民同欢……”
&esp;&esp;百国盛会,自然以百国为主,李瑄先说一番开场白,释放东道主的友谊。
&esp;&esp;“天可汗之言使我等惶恐,天可汗以德服人,威加海内外。我等受大唐的福泽,世为唐臣,只要天可汗一声令下,我族我部,必肝脑涂地。”
&esp;&esp;龟兹王白霸立刻出列,向李瑄拜道。
&esp;&esp;作为大唐在西域的头号双花红棍,龟兹王要明确自己的忠心耿耿。
&esp;&esp;在此时机下,越表现出对大唐的忠心,越能抬高国家的地位。
&esp;&esp;因为天可汗在西域河中,几乎是神的代名词。
&esp;&esp;“天生天可汗,是天下生灵的福气。您的光辉,如神灵一般,众生都应服从。”
&esp;&esp;吐火罗地区的护时健国王也向李瑄拍马屁。
&esp;&esp;“有天可汗为天下主持公道,天下才能繁荣,天可汗是粟特的神灵,我们粟特人永远以天可汗马首是瞻。”
&esp;&esp;西曹国的国主代表粟特人说出粟特人对李瑄的崇拜。
&esp;&esp;安禄山与史思明叛乱,不代表西域粟特人的想法。
&esp;&esp;李瑄的麾下也有如李抱真、李抱玉、安元贞等粟特将领,以及西域的众多粟特士兵。
&esp;&esp;“我们葛逻禄汗国,都是天可汗最忠心的仆人。愿意为天可汗做任何事情,哪怕是刀山火海。”
&esp;&esp;葛逻禄汗国的施利可汗当仁不让地出列,他表达地更夸张。
&esp;&esp;觉得成为天可汗的仆人,是十分光荣的事情。
&esp;&esp;一些西域的国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
&esp;&esp;只有那些东南亚小国诧异,毕竟他们没有切身体会天可汗的强大。
&esp;&esp;罗马大使阿波加斯滞留至今,就是为参加此次百国盛会。
&esp;&esp;他觉得自己是局外人。
&esp;&esp;这是大唐向临近的国家显露肌肉的会盟。
BL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