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一番搜寻后,一无所获。
&esp;&esp;而仵作验明尸体,被短刀命中胸口致命。
&esp;&esp;加上身上钱财不见,很容易被人联想到谋财害命。
&esp;&esp;可死者的身份太敏感!
&esp;&esp;看到这阵势后,太原令害怕极了,生怕王忠嗣拿他祭旗。
&esp;&esp;可那种情况,他唯有立刻向圣人禀告,总不能告知王忠嗣,不了了之吧!
&esp;&esp;好在王忠嗣始终未找太原令的麻烦,并约束属下,士兵敢逗留太原县衙前,军法从事。
&esp;&esp;在节度使府衙的正堂,王忠嗣久坐后,叹一口气,然后起身将墙上的一个大袋取下。
&esp;&esp;这袋子中,储存着他的两石漆弓!
&esp;&esp;第202章 王忠嗣赠李瑄两石漆弓,墙倒众人推
&esp;&esp;“啪啪……”
&esp;&esp;王忠嗣拍了两下大囊,将上面的灰尘抖落。
&esp;&esp;又看了许久,才将大囊的绳结解开!
&esp;&esp;一柄黑色的大弓露出。
&esp;&esp;此弓的颜色,和普通的漆不同。是用大漆装饰。
&esp;&esp;也就是俗称的生漆。
&esp;&esp;大漆是漆树上采割的一种乳白色纯天然液体涂料,以其涂之,不会因为弓臂频繁变形而掉落。
&esp;&esp;举起大弓,王忠嗣想起郁标川之战和新城之战,那时,他还像李瑄一样勇猛,两战杀死数百名敌军,名震天下。
&esp;&esp;现在,他不再争强好斗,而是以守国安边为己任。
&esp;&esp;国家升平之际,为将者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缴功名耳。
&esp;&esp;突厥汗国,已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但王忠嗣没有丝毫懈怠。
&esp;&esp;努力训练士卒,随时准备战斗。同时,约束士卒,不得无故寻战。
&esp;&esp;另外,王忠嗣不忘经营麾下的两镇,从朔方到云中,边境线长达数千里。
&esp;&esp;王忠嗣在要害地段开拓旧城,有的地方则自己制定规则,他让俘获的胡部镇守边关,开拓边域各数百里,做到了和张仁亶一样的事情。
&esp;&esp;他又通过边塞互市,高价购买回纥属下胡部的战马,加上河朔两地骑兵的实力,削弱胡部。
&esp;&esp;是以,北方宴然,无有争端。
&esp;&esp;摇了摇头,王忠嗣左手持弓,右手张弦。
&esp;&esp;随着弓臂的晃动,两石强弓被缓缓张开,顿如满月。
&esp;&esp;看王忠嗣的表情,拉开两石强弓,似乎不费多少力气。
&esp;&esp;已至中年的王忠嗣,虽不再上战场,然依然有勇力。
&esp;&esp;“启禀王帅,李将军求见!”
&esp;&esp;就在这时,一名亲卫入堂,向王忠嗣禀告。
&esp;&esp;王忠嗣又慢慢放下弓弦,将漆弓恢复原状。
&esp;&esp;“请李将军入内。”
&esp;&esp;王忠嗣回应一声。
&esp;&esp;不一会儿,现任河东都知兵马使的李光弼入正堂,他手中还提着一个大袋子。
&esp;&esp;“拜见大夫!”
&esp;&esp;“咣当!”
&esp;&esp;李光弼入殿后,将袋子放在地上,向王忠嗣一拜。
&esp;&esp;袋子与地面接触,还发出一道重响。
&esp;&esp;“免礼!”
&esp;&esp;“李将军有什么事情吗?”王忠嗣将漆弓放在桌上。
&esp;&esp;他不再将漆弓装入大囊中。
&esp;&esp;“末将找大夫商议军情。”
&esp;&esp;李光弼再拱手,但看到王忠嗣的漆弓后,面色一变。
&esp;&esp;他早就听说过大夫的两石强弓。
&esp;&esp;但自突厥汗国覆灭以来,王忠嗣就将两石强弓装入大囊中,示意不轻易用武力,为国家减少负担。
&esp;&esp;至今两石漆弓已被储存两年多。
&esp;&esp;“既然商议军事情,提着袋子干什么?”
&esp;&esp;王忠嗣不解地问。
&esp;&esp;
BL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