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等到成年后再说。
&esp;&esp;郑王看到回信后表示满意,但试图再写信过去讨价还价, 把郑留提前送到武国去,美其名曰交流感情……
&esp;&esp;商珩背地里啐了一口, 又把信发回国。
&esp;&esp;这次郑王没有再为难他说什么要等回信,言语暗示他可以走了, 然后商珩带着使团离开了郑国这个让他感到晦气的地方,去往宋国。
&esp;&esp;不管怎么样,这次初始的目的算是基本上完成了。
&esp;&esp;即, 获得郑国的口头盟约, 以及郑国对武国正统的支持。
&esp;&esp;商珩离开的前一日,郑国召开朝会, 郑王也将自己的旨意通传上下, 他们已经派出了国书,表达了缔结盟好之意,也对燕皇表示了臣服和顺从。
&esp;&esp;能获得一个强国的支持,无论如何都是好事。
&esp;&esp;哪怕只是口头上的承认, 也对他们有利。
&esp;&esp;一路乘船南下,路上的天气让商珩这个纯正的北方人感觉有些吃不消,衣服一路走一路脱,穿着单衣长衫都有点嫌热。
&esp;&esp;等到了宋国, 已经是三月份了。
&esp;&esp;对于宋国之行,商珩觉得不容乐观。
&esp;&esp;这头一件的大事儿, 就是郑国和宋国是世仇的关系,干什么都爱唱反调。
&esp;&esp;郑国结交的盟友,宋国一定不结交,宋国欺压的几个小国,郑国国君一定会赏赐大把的东西运去送温暖。
&esp;&esp;可是他们这些出使的人使命就在这儿。
&esp;&esp;为不可为之事。利用这一张破嘴,上谈人族大义,下谈生意利益,无论如何都得试着把这事儿给办成了。
&esp;&esp;但是商珩一到宋国,看到满街的告示和张贴出来的王令诏书,倒吸一口凉气。
&esp;&esp;宋王你太过激进了!你怎么开始大举征兵了?怎么就要动兵戈了?
&esp;&esp;商珩定睛一看,又揉揉眼,确认自己没有看错。
&esp;&esp;宋国为什么征兵?
&esp;&esp;为了攻打大燕!
&esp;&esp;商珩一行人失神之际,忽然有个人走到近侧拱手道:“打扰。见诸位打扮,可是武国来使?”
&esp;&esp;此地是宋国边境地带,商珩一行人到访当然通知了城主,通行文书也已经盖章,使者信函早已送到国都昌明。照理来说,除非到了都城,不然一般不会有人搭理他们,这时突然有人来问,引得商珩一阵惊讶。
&esp;&esp;“在下武国使臣商珩。”他拱手,打量着对面的人,“我等正要前去国都面见宋王,不知阁下是……”
&esp;&esp;“在下是宋国大公子宋兆雪身边的侍从,我家公子有请。”他客客气气地引他们去了一座驿馆。
&esp;&esp;侍从在宋兆雪身边小声说了几句话,宋兆雪便看向商珩,在他躬身行礼之前就说了一句免礼,随后好奇地打量他:“你也姓商?和商悯是什么关系?听你字辈,莫不是她的爷爷?”
&esp;&esp;商珩听出他语气中并无恶意,心一下子活泛开了,便露出笑容道:“论血缘,的确是武王舅爷爷辈的。”
&esp;&esp;宋兆雪一愣,对武王这个称呼感到有些不习惯,但是他很快调整了心态,笑道:“不如结伴同行?反正目的地都是昌明。”
&esp;&esp;商珩脸上笑容更浓,哪有不应的道理,立刻就答应了下来。
&esp;&esp;侍从踌躇着,到底是没有出言劝阻。
&esp;&esp;只是到人后才对宋兆雪传音道:“公子,这么做会不会不妥?到底是他国使者,贸然接触似乎不好。”
&esp;&esp;“怕什么?本公子有分寸。”宋兆雪自有这么做的底气。
&esp;&esp;他是唯一的公子,现在年龄也大了,母亲之前对他传信,说回来之后要让他试着接触政事。宋国的事都与他相关,武国使者来宋,宋兆雪自然想试着接触一二。
&esp;&esp;更何况商悯已经成王,他对这位“大师姐”要做的事就更加好奇了。
&esp;&esp;宋兆雪是个金饽饽,而且还是个主动送上门的金饽饽。
&esp;&esp;商珩面带微笑,认为这是个绝佳的时机,可从宋兆雪的性情试探出宋王的态度。
&esp;&esp;与宋兆雪同行的时候他谈吐文雅风趣幽默,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时不时还会发表一些对众多诸侯国的看法。
&esp;&esp;可是宋兆雪兴
BL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