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闻言,放下心来,想必以后也翻不起什么浪花了。
却见陈子谦面色凝重地看向陈安:“在这个事情没有结束之前,不要出远门了。”
陈安点点头:“我晓得了!”
三人在树荫下说了村里、镇上发生的一些事情,也说了这趟到秦岭抬崹参的经过和沿途的见闻。
趁着这机会,冯正良跟陈子谦说了请他到普同村做媒定亲的事儿。
又不是外人,陈子谦自然是满口答应。
这种事儿,在陈子谦看来,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不管怎么说,冯正良在石河子村小学,那也是个正式的教师,在这年头,是个实打实的铁饭碗,多少姑娘想着嫁的人。
也正是因为这个事儿,在家里休息了半天的陈安,第二天早上,陈子谦领着冯正良前往普同村的以后,他将带回家的两棵五匹叶崹参清洗出来进行暴晒,去看了为圆圆滚滚安置的屋子,还有屋后打理出的石洞。
圆圆滚滚住的屋子弄得挺好,把仓房里的东西也搬了过去,冯丽荣每天会定时到里面投喂东西,已经形成规律,就住在那边。
而石洞则是一改以往的阴沉和腥臊,开了窗口,里面变得敞亮,也变得干燥,成了挺不错的一个地儿。
见石洞挺适合养兰草,他干脆将沿着围墙摆放的那些兰草,全都搬进洞里养着。
下午,则是接手了放羊的事儿,
事情如意料中的一样,简单敲定,直接找了普同村里的先生,敲定了最近结婚的日子。
从提亲到结婚,间隔不过一个星期的时间。
其实,陈子谦估计,穆水萍家里那边也担心出事儿,不少时间了,再迟钝也清楚自家女儿和冯正良交往密切,在这种风口浪尖上,不敢大意,而且,冯正良条件也很不错,都没什么要求,就把事情给答应下来。
陈安在家放了两天羊,叫上宏山和甄应全帮忙,进山打点肉食,为了冯正良的婚宴准备。
花了两天时间,除了弄到两只黄毛野猪外,还弄到两只猪獾和两只麂子。
冯正良往县城里发了电报,结婚的前一天,冯学恩、冯祥中提前赶到,带来不少县城的菜品。
陈安一家子也都去帮忙,操持这场就在小学里举办的婚礼。
而陈安和宏山,自然少不了去帮忙接亲。
围猎过那群百多只的野猪,他的声名早已经在普同村传开,这趟过去,反倒被普同村几个有过照面的撵山人拉着,好好喝了一台酒,被灌得晕晕乎乎的。
新车入手
在普同村过了一夜,按照先生看的时辰,迎亲的队伍早上五点动身出门,那时候天都还没亮。
进门的时间,是早上十点。
普同村到石河子村才多远,正常走路,半个小时就能到。
事情办得匆忙,也没准备多少陪嫁的东西,只是到镇上集体的合作社里买了一套家具行李。
也就是一张黑漆的桌子,八个板凳,两个行李和一套被褥。
拿这点东西,跟去的男男女女十多個人,跟玩似的。
走到半路上,一帮子人干脆选了林间一片草地将东西放下,在林子里捡菌子,看鸡枞窝去了,耍到九点多钟,才又慢悠悠地上路。
事情办得规规矩矩,也热热闹闹。
至于晚上闹洞房啥的,却是没人敢在这种时段乱来了。
不管怎么说,冯正良也算是完成了一件终身大事。
直到这时候,冯学恩、冯祥中才有空到盘龙湾陈安家里坐坐,也说了些县城里的事儿。
巴食火锅店里倒是没出什么事儿,碰到些小麻烦,骆祥文等人也有帮忙照管,只是最近风声鹤唳,店里的生意冷清了很多。
不过,在陈安看来,这一切挺无所谓,终归是要慢慢恢复正常的,只是少赚一点而已,只要人没事就行。
冯祥中和冯学恩也只是在这里耍了一天,第二天就赶回县城去了。
陈安亲自去找的陈文志,让帮忙送一趟,也顺便将家里准备的火锅底料以及冯丽荣平日里收到的一些山货给送了过去。
小学开学了,又招收了一批学生,冯正良小两口事情有得忙。
陈安在家里呆了几天,清理了一些周围的马蜂,把屋后石崖上的蜜蜂蜂巢里的五倍子蜜割下,又去帮着宏山把他养在老宅的那些蜜蜂也打理一遍,两人一起将过滤出的蜂蜜,送到镇上收购站卖了。
陈安顺便去拜访了公安特派员孙世涛,也去见了杜春明和韩学恒,表达了他们对自己一家人的照拂的谢意。
自己的心意总要让人知道,自己惦念在心。
外面乱糟糟的一片,几乎每个月,都听到有枪毙的事情传来,少则十多个,多的时候有一次四十多个的。
但山里,是真的平静。
接下来的日子,陈安每天跟着陈文志跑车,大部分时间,是到林场运输木头,也到附近的煤矿帮忙拉一些煤送往镇上或是县城,时
BL耽美